【音频解读】安阳县(示范区)20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的报告政策解读
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》作为提交“两会”审议的重要文件之一,是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的补充和支撑。该报告从2023年12月份开始起草,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,形成征求意见稿,并先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、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。并根据县人大初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《计划报告》,在此基础上,反复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进行充分衔接,确保文本内容相互支撑、相关数据和表述高度一致,形成了提交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《计划报告》。
该报告分三部分:
第一部分是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。
该部分主要表述了我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和取得主要成绩。
2023年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全县积极应对,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活动,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。GDP完成114.3亿元,同比增长5.1%,增速位居全市第一;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.89亿元,同比增长27.5%,增速位居全市第一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.97亿元,同比增长23.3%,增速位居全市第一;工业投资完成20.13亿元,同比增长32.3%,增速位居全市第三;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6.49亿元,同比增长8.3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.8亿元(安阳县8.17亿元、示范区7.7亿元),增长1%。产业培育方面,新能源汽车、通用航空、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均取得显著成效,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构建,通用航空产业集群逐步形成,智能制造产业与高校合作深化,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步建立。项目建设方面,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,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,省外资金认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。发展动能增强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改善营商环境,创新能力不断提升,多家企业获得省级认定。城市品质稳步提升,新增绿地面积,居民出行便捷性提高,教育资源和医疗水平不断丰富和提高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,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这些成绩来之不易,但我县面临很多短板和问题:一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。2023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4.34亿元,仅占全市的4%左右,占比有所提升但仍然较小。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。总体一产占比偏大,二产偏小,三产不优。三是财税压力较大。税源结构主要是以房地产、建筑业为主,一次性税源较多。四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。城建、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养老等公共配套还不够完善,城市吸纳人口集聚能力较弱。
第二部分是202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。
2024年全县(区)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:生产总值增长7%左右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%左右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左右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.5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;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,城镇新增就业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完成市定任务;粮食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。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
指标预期目标主要是综合考虑了我县发展的外部环境、基础条件、潜力后劲和预期变量,并兼顾了需求和可能。一是体现稳定预期和提振信心。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与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一致,高于上年增速,既体现与“十四五”规划相衔接,也体现落实市委市政府意见、为全市发展大局做贡献。二是具备支撑基础和有利条件。近年来,我县的经济政策的持续实施,消费恢复性增长,重大产业升级项目陆续投产达效,主导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,实现这一目标有条件、有基础、有支撑。三是突出克难攻坚和务实进取。考虑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,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,给全县经济带来较大不确定性。因此,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%左右,也是一个极具难度和挑战性的目标,需要全县上下付出艰苦努力。
第三部分是202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措施。
2024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、省“两会”和市委、县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深化拓展“十大战略”,全力推进“十大建设”,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坚持项目带动、坚持创新引领、坚持开放招商、坚持绿色发展,强化转型赋能、强化城乡统筹、强化民生保障,切实增强经济活力、防范化解风险、改善社会预期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,保持社会稳定,为打造“产业示范新高地、宜居活力新安东、幸福美好新家园”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安阳县(示范区)提供有力支撑。
报告最后提出了202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及措施,聚焦七个方面的工作:
一、扩大有效投资,激发经济活力
为提升创新能力、基础设施、产业升级、绿色发展及民生改善,谋划实施重点项目86个,总投资达470.7亿元,覆盖产业、城建、民生等多个领域,计划年度投资额为125.9亿元。通过“三个一批”工作机制,即一批项目开工、一批项目投产、一批项目储备,强力推进项目建设,确保投资量尽快实现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、特别国债、专项债等支持,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。此外,还通过多元化促销活动,提振大宗商品消费,培育新型消费,推动销售结构优化。
二、培育壮大实体经济,发展现代产业体系
致力于培优培强企业主体,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双提升,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、通用航空、智能制造等领域。同时,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,支持龙头企业进行绿色、智能、技术改造,扩大规模、提升档次。着力提高园区发展质量效益,打造七个区中园,促进资源整合,构建产业生态。
三、强化创新驱动引领,积蓄增长发展动能
牢固树立“创新是第一动力”的理念,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推进研发平台建设,培育创新主体,力争全年达到25家。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研究院分院,深挖科技创新潜力,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“春笋”计划,建立梯次“金字塔”培育模式,促进中小企业参与科技创新。
四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,增强内生发展动力
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,推进国有公司改革,深化农村“三变”改革。全力以赴招商引资,用活用好产业链招商、基金招商等路径,引进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项目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提升政务服务水平,打造政务服务“地图”,推动高频事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“跨省通办”。
五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,提升宜居宜业水平
持续推动城镇建设,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帮扶力度,优化配套招商工作,加速项目建设。持续推进路网建设,实施主城区道路畅通工程,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,实现县域集中供水全覆盖。
六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
强化生态系统治理,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持续推进建筑节能,加快建设低碳城市,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。
七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
着力保障就业增收,优化公共服务供给,突出抓好教育、医疗、康养项目建设。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预防性干预工作,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,深入推进“六查一打”专项行动,确保关键领域安全无虞。
相关文件:关于安阳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的报告